最近 AI 的智力升级了,时不时就有大佬们出来说:「人工智能时代,会提问的人,会比回答问题的人更加重要。」大佬们话说了一半,然后就露出蒙娜丽莎的微笑,让群众们(含本人)都有点懵。
「学会提问」、「深度思考」、「底层逻辑」成为了一门显学,畅销书都把这些词语用大字印在封面上,看来印上去书比较好卖。经过与 AI 友好地请教与磋商,我发现其实把问题问好也没那么神乎其技。
我们提问,就是要想办法搞懂一些事情、找 AI 拿一个好方案。如果我们已经参加工作,标准化的流程无非是:展开调查、分析规律、拿出方案、实施看看。
对应要问的问题是:问题找对了没有,按什么规律办事,有啥方案,实施有啥要注意。
别被各种术语骗了,这些都是我们的日常。为了蹭热度,我也拿开源卷王 · 服务器繁忙 · ChatGPT 克星 · 美股蹦迪选手 · 深度思考版的 DeepSeek 来举例。
想象一个普通的场景,我们打开对话框输入:我想去日本旅游,有什么好推荐。
正常情况下,我们会得到一堆景点、美食、交通、注意事项等,然后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进行排列组合。
这时可以打上一个万能补:你先不要着急回答我的问题,为了质量更高的答案,我还需要补充哪些信息?这是 DeepSeek 给出的答案:
https://res.cloudinary.com/dhgrzx10c/image/upload/v1740964845/simpread/c52108826917bb500a035fa5682b69433287027a.webp
这个问题揭示了一个事实:**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图。**它代表着我们自己独特的背景、资源、目标。很多时候,我们会有个盲区,以为大家都是去日本,所以看日本的地图就够了。但从广州还是上海出发,会让安排区别很大,我们地图除了日本,也要包含自己出发的地点。
就像我们找人请教问题,不能看别人的地图,而是要拿着自己的地图来给人看。DeepSeek 除了把价格打下来,比 ChatGPT 更大威力的按钮是上传资料和搜索按钮。因为它提供了比「提示词」更多的「背景」。
记得用好这两个功能
<aside> 💡
你先不要着急回答我的问题,为了质量更高的答案,我还需要补充哪些信息?
</aside>
对应的元问题是:这个问题的「问题空间」是什么?
有两个概念单列一下:所谓元问题是关于考虑「问题本身」是否设置正确的问题,而非直接解决原问题的内容。而所谓的问题空间,就是包含了所有可能的变量、约束和潜在解决方案的集合,它并非把所有「可能事项」都纳入问题空间,只有与核心目标强关联的要素才被包含。
问题空间的大小决定了答案的广度和深度。有的问题本身无比简单,但问题空间巨大。比如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,关于它的问题空间,如果是生物学领域,是因为苹果熟了。如果是物理学领域,那会推导出:万有引力。
我们问问题,主要就是想知道为什么、怎么办。除了补充问题的相关信息,在问怎么办之前,先问问「底层逻辑」。
说到底层逻辑那就厉害了,它常见于互联网大公司黑话,等于什么核心洞察啦、第一性原理啦、根因分析、系统基模、奥卡姆剃刀、溯因推理、范式、战略焦点啦(可能是大家 PPT 标题如果没有用这些词,就要扣绩效)。